網絡互助這一介于保險和慈善的模糊概念從去年開始異軍突起。
截止到2016年11月,有22家投資機構進入網絡互助領域,網絡互助平臺數超過120家,總注冊會員超過1000萬人。但新年剛過,網絡互助行業的形式“急轉直下”,僅在1月11日一天,便有三家平臺同時宣布停止互助服務。同月,八方互助宣布關停,彼時,這家平臺擁有95萬互助會員,并曾獲得1000萬美元風險投資。
相比之下,水滴互助的“運氣”要好一些——雖然它曾被保監會直接點名約談,但它依然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一周歲生日,并且宣稱,其在一年內獲得了近250萬名會員,總計為26名會員互助了214萬的醫療保障金。
去年年末,在《3元保障30萬,“人人均攤”的網絡互助是創新還是炒作?》一文中,鈦媒體記者曾如此分析當時的網絡互助市場:
在監管高壓之下,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漸漸岔開為兩條脈絡,那些難以取得保險牌照的互助平臺開始主動脫離保險色彩,只有少數平臺仍在謀求寶貴的牌照。
從目前來看,互助與保險“脫鉤”已成行業標配,而與網絡互助在模式上最為接近的“相互保險”牌照則絲毫沒有松動跡象,傳聞中的“網絡互助牌照”仍然遙遙無期。
以水滴互助為例,一方面其在宣傳中強調“水滴互助不是保險”,另一方面又低調收購了一家保險經紀公司,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
在這看似矛盾的舉動背后,體現出的是網絡互助行業的尷尬地位——一頭要頂住來自監管層的壓力,另外一邊如何摸索出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同樣考驗著這群創業者。
合規,合規,合規2016年4月,曾經是美團第10號員工、美團外賣創辦人的沈鵬創立了“水滴互助”。
同年5月,水滴互助、水滴籌(與鈦媒體曾介紹過的“輕松籌”模式類似)業務相繼獲得上線。在此之前,這位前美團員工的創業項目獲得了5000萬天使輪投資。
幾乎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聯合十四個部門印發《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指出要重點整治非法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重點查處非持牌機構違規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互聯網企業未取得業務資質依托互聯網以互助等名義變相開展保險業務等問題。
去年全年,保監會三次警示網絡互助平臺的風險隱患、經營資質等問題。
為了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牌照,產品上線僅僅4個月之后,沈鵬就開始謀劃“買保險經紀牌照”。持有保險經紀或代理牌照意味著可以有資格與保險公司在保單銷售環節進行合作,是非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所必須獲得的許可證。換句話說,想要賣保險必須有這個證。
最終,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水滴互助的母公司)收購了一家位于陜西的保險經紀公司,收購的成本頗為高昂。根據保監會的規定:保險經紀公司注冊資本不得少于人民幣5000萬元,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另加牌照費用,收購價無疑將遠超5000萬人民幣。而據鈦媒體了解,水滴互助的天使輪投資正為5000萬。
圖片來源:天眼查
沈鵬表示,為了買到牌照,后續股東仍有追加投資,但并未透露具體投資方及投資數額。
但這張花高價購得的牌照背后也有隱憂。去年年末,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曾公開表示:
對涉嫌違規向社會公眾“承諾賠償給付責任”、誘導公眾產生賠付預期等非法從事保險業務的網絡互助平臺進行調查取證,一經查實,堅決取締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同時,對于相關網絡互助平臺的投資人,也將依法限制甚至禁止其在保險領域投資。
也就是說,一旦互助業務被保監會定為違規,其持牌的保險業務將受到直接影響。
賣保險是不是一門好生意?不論是網絡互助,還是眾籌業務,都具有濃厚的公益色彩。沈鵬直言:“它們的商業模式具有內在脆弱性,很難掙錢。”
而在拿到了保險經紀牌照之后,如何賣好保險成了能否盈利的關鍵問題,而原有業務積累的用戶成了保險業務的重要資源。
觀察水滴互助的微信公號,保險服務確實已經嵌入到互助平臺的入口。據沈鵬介紹,水滴保險是一個獨立于水滴互助和水滴籌的線上的保險平臺,但會借助水滴互助和水滴籌的業務場景進行保險分銷,主要從事健康險業務。
在沈鵬看來,沒有場景的互聯網保險商城很難獲客,所以水滴保險將依托互助和眾籌進行獲客,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互助會員和眾籌捐贈者推送保險產品。
按照沈鵬的邏輯:水滴互助用戶本就對健康比較關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用戶教育之后,容易成為保險用戶。水滴籌的捐贈者在為大病患者捐款的同時,本身也會產生對大病的危機意識,在其捐贈當天或次日為其推送健康保險,轉化率會比較高。
據沈鵬介紹,向水滴籌捐贈者推送水滴互助或者健康險,轉化率約為10%。
同樣在試水的VC們熊曉鴿、王興、徐小平,在介紹投資背景時,水滴互助常常會提到這三位投資圈大佬——他們都曾參與其天使輪融資。
然而,工商資料顯示,水滴互助除沈鵬本人和天津水滴互助科技合伙企業(員工的期權池)共占股75.68%,而以上這三位大佬背后的IDG、美團和真格三家公司加在一起占的股份比例尚不足10%。
鈦媒體記者同時查看了其他幾家“下注”網絡互助領域的著名投資機構,17互助——晨興資本占股4%;蜂巢互助——峰瑞資本占股9.6%,金沙江創投占股1.92%(值得注意的是,真格基金再次現身互助平臺的股東之列)。
如此看來,對于不少VC來說,網絡互似乎是一個不愿錯過卻也難以看清未來走勢的市場。究竟這條賽道是不是投資良機,等待著創業者們的開拓。(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蔡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