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期以來,各風險投資機構針對金融危機可能給其成員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大敲警鐘。雖然真正偉大的企業往往都是在大衰退中逆勢崛起的,但在未來一段可預見的時期,的確也會有許多企業將面臨求貸無門的窘境。
北京時間10月11日,《新聞周刊》日前發表文章稱, 近期以來,各風險投資機構針對金融危機可能給其成員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大敲警鐘。雖然真正偉大的企業往往都是在大衰退中逆勢崛起的,但在未來一段可預見的時期,的確也會有許多企業將面臨求貸無門的窘境。
現在到處傳揚的消息都是各個風險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者們,在今年最后這一段時期將繼續保持審慎的投資態度,但這些對于高科技企業意味著什么呢?風險投資機構們還會退縮觀望多長時間?實際上,即使做較壞考慮,我們也可以肯定他們不可能觀望太久。
對于風險投資機構而言,這次金融危機與他們2001年前后經歷的那場危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2001年,風險投資額峰值一度達到了1050億美元,在遭受經濟危機重創之后,這一數字在2003年猛跌為197.6億美元。2003年之后,投資額就開始保持緩慢和穩定的上升態勢,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去年,風險投資總額為306.9億美元。
實際上,從那場危機之后,各風投機構已經改變了投資模式,不再象此前那樣不計后果地將巨額資金投入到盈利難以得到保證的新興高科技創業企業之中,而是將大部分的投資投入到房地產等行業。但一些力圖在當前大力賺取眼球,尚未及考慮盈利新興企業,如web2.0等新興概念,即使不可能象當年的網絡公司那樣輕松獲得巨額的風險投資,也會很快丟掉融資困難的煩惱。同時,風險投資機構在當年經濟泡沫破滅后還獲得了一個重要教訓,就是開始將存儲備用資金,以備出現危機時使用。這些都意味著,他們可以向他們的投資組合企業提供更長時間的資金。
這當然是好消息。但是風險投資機構首先必須要處理的是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套現的環境問題。如果IPO市場仍沒有好轉,且其他有興趣的買家也顧慮重重不愿出資,那么到2009年中期,風險投資機構或許會被迫向其它方向分流。今年到現在為止,只有6支首次公開發行股,而晚期融資交易數量卻在不斷增加。近期以來,我們已經可以看見越來越多的第四輪和第五輪融資,比如無授權移動接入(UMA)技術提供商Kineto Wireless公司在其第四輪融資行動中一舉籌得1550萬美元的投資,RFID超高頻(UHF)電子產品和服務的主要供應商Alien Technology公司也剛剛順利融資2.58億美元。
美國全國風險資本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n)總裁馬克·黑森(Mark Heesen)透露稱,“大多數的風險投資機構手中都握有足夠資金,以針對未來兩年內不能公開上市或被收購的公司,開展晚期融資交易”。他還認為,如果當前經濟形勢得不到改善,明年下半年,將會出現多起公司被火速出售甚至關閉的現象。
黑森表示,如果市場持續波動,套現渠道不通,且買家減少,那么到時思科、IBM等大公司還是會被迫出手購買一些企業,但這也就會產生一個新問題,即在他們被迫購買的企業與他們希望購買的企業進行抉擇。屆時,這些大買家希望購買的企業將被閑置,除非這些企業被低價售賣。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