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次,楊彎跟同學說自己在書店看書,對方都勸她:“現在誰還買書啊,網絡文學比書好看多了,而且是免費看,想看什么有什么!”可不是,現在到書店買書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人們似乎習慣在網上閱讀網絡文學,“流動的文字”逐漸替代沾著墨香味的書籍。
近日,江夏區一中文學校刊《星空》主編改選,在一分鐘的即興演講中,高一(10)班的楊彎說到了她的擔憂,“書本中的營養是網絡文學無法替代的,真希望同學們將更多的目光從網絡投到書本上來。”頗有創意的演講,讓這個頗有想法的女孩,成為了《星空》的新一任主編。
楊彎是個愛好文學的女孩,家中經濟狀況并不好,但她一直在找機會讀更多的好書。楊彎發現,相比于書本文學,現在的人們更鐘情于網絡文學。輕點鼠標,在流動的文字中快捷地完成了閱讀。與此同時,魔幻、靈異、甚至是情色類的文字也吸引了眾多讀者,其中不乏中小學生。
“可樂”與“茶”如何取舍
“我覺得網絡文學好比是可樂,而傳統的書本文學則是清茶。”小妮子說,在接觸過網絡文學后,她覺得網絡文學讀時也曾讓她有所觸動,但關上電腦,她卻記不起令她感動的細節;書本上承載的內容卻顯得“嚼勁”十足,好的字句可以反復品讀。于是,她認為,魔幻、靈異類的網絡文學好比是可樂,入口時新鮮、刺激,之后卻沒有太多的余味,喝太多對身體還不好;而傳統的書本文學,則好比是茶,不光回味十足還很健康。
楊彎向記者描繪了她閱讀時的意境:閑暇時翻開一本書,淡淡的墨香味繚繞,作者的情感從字里行間溢出,閱讀是何等的美事;一些好的句段,想到時就可以翻出來反復品讀。如今,每一本她曾讀過的書,都在她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跡。不到16歲的小妮子說,她從書本中汲取的營養是網絡文學不可能給予的。
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楊彎的想法,令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江夏區一中特級教師程良焱深有感觸。
他說,現在的學生熱衷于網絡文學是不爭的事實,學生們看的“書”越來越少了。但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網絡文學對作者不設門檻,是一種平民文學。但是,與傳統的書本文學相比,它是沒有經過篩選的,可謂魚龍混雜,有優秀的文章,也不乏不健康的內容,如果學生沉迷于其中,肯定是不利的。書本文學則不同,它是經過了多重篩選的,其文學價值自然豐厚。
程老師還表示,對于學生熱衷網絡文學的現狀,也不可一棍子打死,“學校和媒介有正確引導的義務。”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