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裁員的互聯網公司的真的不少,某視頻企業裁員三分之一,某著名it企業裁員20%。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開始了一輪又一輪關于次級貸新聞的轟炸,一會是雷曼,一會又是7000億,反正消息層面上全都在炒作這個美國可能要經歷自1929年美國大蕭條以后最嚴重的經濟困境。
那么美國的次貸危機對于中國的互聯網頁有什么影響,我這里想拋磚引玉寫寫我的觀點,不當之處還請拍磚。
中國互聯網企業在這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阿里巴巴類似的外貿型網站,另一類是針對國內用戶的互聯網網站。
美國的次級貸首先會波及外貿型網站,這里面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馬云的阿里巴巴了,因為阿里巴巴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把中國的產品賣到國外去。這類網站當然會不好過。
而中國的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都是服務于國內的,美國的次級貸直接影響并不大。這些企業指的是,媒體類企業比如門戶(sina、sohu、163、qq)、搜索(baidu、中國谷歌)、還有大量的中小型互聯網企業。經濟危機這類網站本身影響很小,因為他們和次級貸的距離太遠了。
那么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實際上的影響有哪些?
1、裁員和瘦身
最近裁員的互聯網公司的真的不少,某視頻企業裁員三分之一,某著名it企業裁員20%。這些企業裁員主要分為幾類,一是背后是投資公司,投資公司讓大家過過緊日子,之前有著名的《紅杉資本致旗下CEO公開信》,大家可以去搜一下,這類公司主要是前幾年燒錢燒的太厲害,在其業務還沒有起色的時候裁員是屬于正常的。二是一些名企,雖然已經很賺錢了,但是前期招的人太多,而其業務本身又不需要這么多人的時候,走幾個人,算是瘦瘦身,也很正常。
舉幾個例子,某企業拿了幾輪風投,產品也做的很完善了,有上千萬的用戶,這時候前期積累了不少的富余人員,該到清理的一下的時候了。
某企業號稱做新媒體事業,實際上就是SP,已經投資過幾輪了,燒了不少錢,現在SP日子也不好過,美國投資商臉色也不好,裁幾個壓縮一下成本,準備過冬了。
某企業很大,有錢,前一段時間準備擴展自己領土范圍,現在發外面的飯不好吃,先收縮一下吧,富余人員怎么辦?裁掉吧,反正沒過1年的人,不要拿多少補償金。
很多企業并不是真的需要裁員,而是做做樣子,給投資商看,為自己的戰略找個借口。
2、投資減少
前幾周有幸見過幾個VC,據他們講,VC行業內大約有一半左右的企業明確表示不會在一年內投資,這主要是因為大家對未來預期不好,VC們都看不清未來的走勢,還有一點是VC上游的資金鏈短缺。VC的股東們都沒錢了,VC拿誰的錢來投資。而能夠繼續投資的企業,會把考察期延長,并且不會給太高的PE。
3、互聯網更加務實
互聯網在前一段時間被炒作的很厲害,紛紛都在炒概念,本來只有個芝麻的事情,經過幾道炒作就成了西瓜,想想這種炒作也不困難,因為給投資商一說就是中國有10億人口,5億網民,這個人口基數對于任何事情都有巨大的誘惑力。但是似乎大家都忘了一點,5億網民需要更多的錢去推廣。
互聯網炒作的泡泡現在被擠壓了,擠擠水也是好事情,畢竟太虛的東西早晚成不了氣候。還是實實在在的業務才能賺錢。
4、危機將增加互聯網機會
經濟危機對金融產業造成了重創,中國的外貿性的出口企業造成重創,那么這些企業需要生存,必然要擴大內需,而互聯網正可以利用國內擴大的內需的機會擴大產業機構。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實驗室”,中國企業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產業升級的機會。這些升級的過程蘊含者大量的中國互聯網機會。
5、寒冬意味離春天不遠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更新,經濟也是如此,跌漲起伏。現在是寒冬的開始,互聯網企業勒緊褲腰帶,從容應對期待更多爆發。上一次互聯網泡沫活下來的企業現在都是超大型企業了,比如新浪、搜狐都是上個互聯網泡沫時代熬過來的,而現在這些網站有的市值已經高達上百億人民幣。我相信熬過這種冬天的企業也會成為新的互聯網主人。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