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要不就承認自己的弱小不要再宣揚“虛胖的強大”;要不就修煉內(nèi)功尋求搏擊的快感。中國法學法理專家學者以及知識產(chǎn)權研究者發(fā)言十一定要把案例分析透徹,不要人家圖窮匕見,你可好,圖還沒打開呢,先把刀子撂人家眼前了的鬧笑話。
微軟黑屏事件沸沸揚揚,遭黑屏當日既有各路人馬撰文,討伐者居多,部分作者以涉嫌壟斷為主要攻擊點,部分作者以中國國情作為攻擊點,部分作者以個人和國人情感作為長矛飛毛腿作為武器大力投擲,部分作者以國家法律漏洞給微軟提供機會和可能來分析其動作合理性……
以上種種大概可以概括目前國內(nèi)針對種種商業(yè)實踐商業(yè)事件評論的敘事風格。風格之事原本無可厚非,只是觀點確實需要商榷。因為有觀點之辨,而無是非之爭是討論的根本。
有IT名家認為:微軟黑屏反盜版驗證行動是后置行為,是黑客攻擊,是一種以暴制暴。這也代表了大部分第一天抨擊微軟行為的觀點。
筆者先不討論其出發(fā)點,我們先安靜心神來思考一個問題:
1.微軟是公關經(jīng)驗豐富公司,如果留下把柄給公眾的媒體,那對其公司在中國的發(fā)展和繼續(xù)成長意味著什么?
顯然當我們將這個問題寫出來放在桌上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微軟此舉并非是自絕于中國網(wǎng)眾,他們正是由于擔心失去因為中國迅速膨脹和擴充的市場帶來的巨大利潤才有此動作。
2.回到上個問題,我們在次提問:那么他們不怕受到中國法律制裁么?
于是逐漸有IT和法律雙跨的評論人士發(fā)出“檄文”指責微軟鉆了中國法律空白的空子,是純粹的不道德行為。“目的正當,手段未必正當。”例如中國人民大學某教授認為,對于打擊盜版,大家沒有異議。但是軟件是裝在每個用戶個人擁有物權的電腦里面,一小時“黑”一次,事實上對用戶造成干擾。“黑屏”行動,是微軟的“手”伸到私人空間來了。“你可以到公安局去報警,但你不能破窗而入自己解決!”10月24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chǎn)權中心主任另一位教授支著說。
那么,微軟不知道這些么?不知道自己是犯法的嗎?不怕涉嫌隱私和壟斷法么?
在2008年10.24接受新浪采訪時,微軟林聰悟解釋:“第一個這是全球性的活動,不是針對中國。第二個這是完全自愿性的活動,不具有強制性,用戶必須自愿加入這個活動才能參加這個軟件正版的驗證。第三,在驗證的過程當中我們不會收集用戶個人的信息。第四,即使驗證失敗,用戶完全不受影響。“黑屏”,應該是說用戶看到的效果是黑色的桌面背景,那目的是希望提醒用戶他可能是盜版軟件的受害者,用戶可以選擇把這個桌面背景改變成其他顏色,只是說60分鐘以后,桌面背景會重新為黑色,希望他盡快采取行動用正版的軟件。是這樣的一個單純的目的。”
那么,法學專家們提議的去公安機關報案的建議就成了一個笑話:你自己使用盜版還要參加人家正版公司提供的檢測方法檢測,目的只是因為正版公司針對調(diào)查的一點小禮品,而后被檢測出是非正版后黑屏,這不是和喜歡占小便宜的小偷去派出所報案說自己偷來的手機被機主發(fā)射了病毒不能使用,要求司法機關去抓發(fā)射病毒的機主一樣滑稽可笑么?就算是你不知道自己機器是盜版軟件,被銷售環(huán)節(jié)欺騙了,那么你該指責的是銷售環(huán)節(jié),微軟往嚴重說也就是個“連帶”責任,你又什么理由去報案要求司法機關抓捕被盜失主呢?你該協(xié)助司法機關去抓偷盜者——你購買產(chǎn)品的銷售環(huán)節(jié),而不是有意識無意識干著銷藏買藏的勾當還罵失主的。比如你自行車丟了,你忽然看到有人騎著你丟了的自行車四處逍遙,你提醒他還是抓他?你是買失主丟失自行車的人,失主找到你要自行車,你不給你和他鬧到派出所,人家失主從執(zhí)照到發(fā)票樣樣具全,你說派出所怎么判定自行車歸誰?所以任何時候,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這也是值得法學專家們牢記的問題。
那么是不是說筆者同意微軟的這種做法呢?
今天早上瀏覽朋友們的文字,其中一句話讓我頗感趣味:“人家圖窮匕見,你可好,圖還沒打開呢,先把刀子撂人家眼前了,誰受得了你這個?”
對比微軟這樣的公關強手,顯然不會“圖還沒打開呢,先把刀子撂人家眼前”,你毫無可能否認的是,人家是絕對的“圖窮匕見”。這樣說一個掌握著優(yōu)秀知識版權資產(chǎn)的國際著名公司似乎不敬,然而,黑屏事件之后相信中國人,包括使用正版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慨。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點擊排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