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教育部和微軟公司在京簽署了“攜手助學”二期和“長城計劃”三期的合作協議,本次簽署的為期三年的合作將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課程建設三個方面系統地展開。
11月4日,教育部和微軟公司在京簽署了“攜手助學”二期和“長城計劃”三期的合作協議。“攜手助學”項目旨在支持中國基礎教育和師范教育,幫助提升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水平;二期簽署的五年合作主要圍繞創新教師、創新學校和創新學生三方面展開。“長城計劃”旨在支持中國高等教育,幫助提升中國高校計算機基礎研究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本次簽署的為期三年的合作將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課程建設三個方面系統地展開。
簽署的二期“攜手助學”計劃分五年完成,重點將圍繞創新教師、創新學校和創新學生展開:
-“創新教師”項目重點培育師資力量,將培訓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總計5萬名信息技術教師,并組織對全國100個縣內的10萬名中小學學科教師進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其中包括培訓1000名輔導教師。通過師資力量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教育質量。
-“創新學校”方面,微軟將幫助教育部開發、部署面向學校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并向教育部指定的1000間創新教室提供支持,建設多媒體教室,助力中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平臺搭建;
-“創新學生”項目重在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項目通過開展創新學生活動、建設創新學生網絡、組織創新學生論壇,并與國內外權威教育機構和大學合作,促進中國基礎教育全面創新發展,提升基礎教育國際競爭力。
“長城計劃”三期在科研方面將繼續推動“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微軟主題研究支持計劃”、“微軟創新基金”等科研合作,促進計算機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融合等;在人才培養方面,繼續推進“教育部-微軟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微軟學者”獎學金、“微軟小學者”獎學金等項目,發掘優秀青年學者的學術潛力,同時啟動教育部-微軟高級人才培養項目,探索青少年科技人才新思路;在課程建設方面,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微軟公司將致力于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支持開發真實環境案例式課程,并開發一批新課程。
之前,教育部已和微軟公司在“攜手助學”和“長城計劃”兩個項目進行了合作。2003年11月20日,教育部與微軟公司簽署了《教育部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支持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合作框架》,啟動了教育部—微軟(中國)“攜手助學”項目。截至目前,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百間計算機教室已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超過10萬名信息技術專任教師接受了培訓,成千上萬偏遠山區學生從中獲益。2002年6月27日,為推動國內高校計算機教育事業、提升計算機基礎科研水平,教育部和微軟公司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啟動了“長城計劃”。2005年10月28日,雙方簽署第二期協議。基于“攜手助學”五年合作和“長城計劃”六年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之上,教育部和微軟公司再續協議,以繼續幫助提升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水平、中國高校計算機基礎研究水平以及人才培養質量。
微軟公司首席研究與戰略官克瑞格·蒙迪表示:“在中國向知識型經濟國家轉型的過程中,教育事業的發展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微軟對中國有著長遠的發展戰略和長期的投入承諾,并不斷致力于和政府及各界合作伙伴緊密合作,促進中國教育事業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今天,兩個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微軟將一如既往地助力中國政府促進教育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縮小數字鴻溝,為中國知識經濟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教育部周濟部長、微軟公司首席研究與戰略官克瑞格·蒙迪、微軟公司教育行業與新興市場拓展部副總裁阿諾普·古普塔、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及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等出席了今天的簽約儀式。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