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站長站(Chinaz.com)訊:8月27日,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發言時,或許很少人會料想到,短短40天后,這一紙報告就成為扇動風暴的蝴蝶翅膀。
“重復投資”是這份審計報告論及電信業時的關鍵詞——自2002年至2006年,中移動、電信等5家電信運營商累計投入11235億元用于電信基礎設施建設,但資源卻閑置浪費,部分投資項目效益過低。
10月6日,工信部聯合國資委發布《關于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運營商無論已有還是新建的鐵塔、桿路都必須共建共享,同時禁止租用第三方設施時簽訂排他性協議。這些要求甚至將以指標掛鉤的形式納入運營商的考核指標。
在一些電信業人士看來,這份措辭嚴厲,幾乎是以強硬的手段“強制”運營商進行共建共享的通知,正是工信部對國家審計署報告的明確回應。
但盡管如此,在技術體系、工程實現乃至利益博弈等諸多環節,這個問題的背后都隱含了太多的矛與盾。事實上,自從成立聯通、分拆電信開始,重復建設就與中國電信行業的市場開放一起,成為光與暗一般的共生體,令信產部多年努力仍為之束手。
如今,工信部的共建共享新政,能否一舉蕩平重復建設問題之源?
王冰的故事背后
1997年的某一天,一家名為長城電信的小公司在成都悄然成立。在此之前,公司老總王冰還混跡于成都通訊一條街——太升路,以倒騰手機、尋呼等設備為生。通過朋友,他剛找到一個新業務,即向電信運營商接單,為其建設光纜。
這是他傳奇般發跡的起點。當時,國內通信網絡正由傳統的銅纜向光纜過渡,頗有生意頭腦的王冰,在為運營商埋光纜的同時,也“順手”在管道里為自己多埋了一定數量的光纜。
數年時間里,王冰為電信運營商建設了近12000公里光纜,而在此過程中,他自己的光纜長度也達數千公里,從四川一直綿延覆蓋到重慶、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在中國西南隱然成網。
2001年,信產部全面封堵向基礎電信領域擴張的民企,而聯通、鐵通、網通等后起運營商卻急于建網拓市,左右逢源的王冰遂將光纜倒手賣給這些運營商,賺下未來發展的關鍵資本。
在后來者眼中,這種時勢造英雄的故事已經不可模仿。但在中國電信業十多年來巨額投資建網的大幕下,王冰的經歷顯得頗有意味。
多年之后,王冰已成為太升路上大亨,與他合作的鐵通、網通等運營商也在新一輪電信改革中消失于歷史舞臺,但時光的流轉依然沒有改變激烈競爭格局下,電信運營商們對網絡資源的強烈欲望,直到現在,幾乎每一秒鐘都還有分屬不同運營商的光纜埋入地下,有無數基站、鐵塔撥地而起。
“由于缺乏統籌規劃,重復投資問題突出,網絡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纜利用率僅為1/3左右。”劉家義在審計報告中說。
但這并不意味著,網絡的建設會告一段落。事實上,隨著電信重組深入和3G牌照即將發放,新一輪的建網投資已即將開始。
根據公告,電信未來3年將投入800億元用于擴充CDMA網絡;聯通在8月15日的股東發布通函中也表示,在與網通合并后,新公司未來兩年將向以3G為主的移動業務投資1000億元;而據業內人士推測,中移動僅2008年的網絡開支就達約1100億元。
“麻稈打狼兩頭怕”
減少電信重復建設,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利用率,正是工信部此次《通知》的核心主題。
工信部要求,各運營商已有的桿路和鐵塔必須向其它運營商開放共享使用,而新建鐵塔、桿路時必須多方共建,此后3年內不得在同地點、同路由新建,其它具備條件的基站設施和傳輸線路也應共建共享。同時,在運營商在租用第三方站址、機房等設施時,不得簽訂排他性協議以阻止其他運營商進入。
對此,運營商積極回應。中移動表示,共建共享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資源,分攤費用以節約公司成本,加快建設速度,“中移動一直主動倡導并積極推動”。
不過,多家運營商人士在私下與記者交流時均認為,《通知》能否有效執行仍然存在懸念。
“以前租用機房、建設桿路、鐵塔時,大都是根據自身情況量身定制的,比如機房面積、電源容量、鐵塔承重等等關鍵指標,都很難加入新的設備,更不用說增加兩套通信系統。”一位四川運營商人士表示。
盡管《通知》對此情況已經有所規定,稱不具備共享條件的應采取技術改造、擴建等方式進行共享,但在該人士看來,機房很多來自于租用,不一定能順利擴租,而鐵塔、桿路等設施改造擴建的成本同樣驚人。
“舉個例子,一座鐵塔通常只設計兩個平臺,但如果要同時承載三家運營商的2G/3G網絡,就需要加裝7個不同系統的最少21面天線,還要考慮干擾的水平和垂直距離,其施工難度和成本并不見得比單獨建站低。”另一位運營商人士表示,移動通信基站共址還容易出現相互干擾,而且不同網絡的技術標準不一樣,網絡規劃、優化往往都有很大差異,這意味著很多地方前期的網規、網優計劃需要全盤推倒重來,需要再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并耽擱建網完成時間。
“現在是麻稈打狼兩頭怕,有設施的一方頭疼于改造擴建,沒有設施的一方則擔心對方租用過程中出陰招。”一位運營商人士表示,新建設施更加復雜,此前他曾在地方運營商聯建通信管道項目中任職,從開始的討論、立項、施工到結算和后期維護,不同運營商之間的協調工作“難于上青天”,其難度和花費時間遠大于獨立建設。
此外,共建共享的費用問題也相當關鍵,按照《通知》,租用價格應以成本為基礎,附加一定的收益,但在實際過程中,舊設施的成本可能已經折舊到零,其成本是按建設成本還是折舊成本計算,而“一定收益”如何定價,都有太大的活動空間,“如果共建共享定價操作不當,反而可能成為主導運營商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
“這在電信市場開放之初就有前車之鑒。”某運營商人士透露,在聯通成立之初,為了迅速建立自身的骨干網絡,不得不租用電信的光纜傳輸網絡,其價格高達2萬元/公里·光芯·年,而且在一些地方,由于激烈的競爭,其網絡維護還受到“特殊待遇”,“反正租用3、4年的錢就可以新建一條管道,聯通最后索性咬牙自建管道”。
電信移動分拆之初,中移動的骨干傳輸網絡也曾有同樣經歷,最終也做出同樣的選擇。
站址不是燃眉之急?
很顯然,工信部緊急出臺《通知》意在3G發牌之前,約束運營商新一輪的重復建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其首要針對的目標就是因雙網分拆而剝離了大量基站的聯通GSM和電信CDMA網絡。
聯通在此前的網絡建設中對大量基站采取了CDMA/GSM雙網基站共址的策略,而在CDMA轉交電信過程中,這些基站被雙方瓜分,最終聯通和電信各獲得約4萬個站址——這也意味著,他們各自需要再找4萬個站址。
“由于此前雙方均是基站共址,所以現在共享并不需要大量的改造與擴建。”一位運營商人士表示,“雙方共享站址后的網絡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搬遷、新建、改造產生的成本和業務波動。”
另一方面,《通知》也被部分人士視作監管機構對電信行業非對稱管制政策的一環,電信和聯通由此可以獲得中移動的站址資源,從而迅速鋪建3G網絡。
不過,由于前文提及的諸多懸疑,多位運營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短時間內,這一政策對中移動造成的影響并不會太大,“對各家運營商來說,共建共享最實際的意義是在骨干網絡的資源共享,而接入網、基站鐵塔等領域的共建共享則要看各地的實際執行情況”。
“根據以往的經驗,政策的落實基本上都需要相當長時間,而且政策效應往往是逐漸顯現,而非立即出現。”10月9日,瑞銀最新發布的分析報告認為,兩部委的通知僅涉及發射塔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而且由于技術困難,預計工信部不會強制要求運營商分享通信設備。
而在另一方面,運營商們新的建網策略也降低了基站共享的緊迫程度。電信的CDMA網絡可以平滑升級到CDMA20001X EV-DO。而此前中移動總裁王建宙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中移動的GSM和TD-SCDMA網絡將使用同樣的核心網絡,用戶不需要換號、換卡、登記就可以使用3G。聯通副總李剛也向本報記者透露,聯通GSM和WCDMA網絡也會采用類似的混合組網政策。
這意味著,三家運營商的網絡都將實現2G和3G網絡的自由切換,用戶可以在有3G覆蓋的地方使用3G服務,沒有3G覆蓋時無縫切換到2G網絡。
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樣的策略令三家運營商都可以以最快速度將用戶遷至3G網絡,以應對市場競爭;而從建網角度來看,3G網絡的站址雖然依然重要,但已經不再是燃眉之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工信部嚴厲要求實現共建共享,但在共建共享的建設、維護模式上,工信部卻未規定明確方式,表示“可采取首先提出方牽頭、最大需求方牽頭、分片負責、委托第三方等多種模式。”
“這意味著,工信部允許地方運營商在執行共建共享過程中,采取靈活的方式,甚至以此作為摸石頭過河的嘗試。”業內人士分析說。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